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隐秘在时间深处的生活密码 ——读《仪式:中国人的时间哲学》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11访问次数:字号:[]

秦延安(西安)

《仪式:中国人的时间哲学》

作者:周华诚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本书讲述藏在中国二十四节气里的生活美学,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活之美的追寻,又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珍贵记录。作者细心留意岁时变迁,与大地贴得更近,感知一地风物流传,草木盛萎,动物来去,风霜雨雪。文字活泼灵动,注重当下体验,令人深受感动。

  草长莺飞,梅金杏黄;秋收冬藏,四时有序。“中国人度过时间的方式,多数是在劳作之中完成的,而节气、节日便是生活刻度上的结绳记事。”在《仪式:中国人的时间哲学》一书中,作者以开阔的视野、灵动的文字,讲述在时间之中如何发现、感知、鉴赏、创造美,窥探到隐秘在时间深处的中国人生活密码。

  该书分《节气风物之美》与《岁时礼俗之美》两册,共收录作者近年来书写故乡风物与礼俗的103篇散文。书中分别从节气、节日两个角度,通过对作者故乡浙西常山这一局部地区的样本观察,力图呈现一个在时间演进中富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当代江南,让读者窥探到自然序列的隐秘之美。书中内容可谓是记忆中的“岁时广记”,文字里的“故乡时间”。

  仪式是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和独有的浪漫,透露着古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立春打春牛、春分登莪山、清明采茶、谷雨放春归、立夏拔秧草……每一篇章都让读者在领略时间之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脉络与节奏。仪式不仅展现了中国人独有的生之韵味,更是薪火相传至今的内在力量,体现着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独到之处。只有顺着时间的方向,在合适的时间过适合的生活、做适宜的事,才是人生的真谛。

  生活需要仪式感。《焐酒记》一文写的原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酿酒封存经历,却因酒藏花树下而滋生“念想”。待友来访,“每年启一次”后再“聚饮”。于是,原本平常的日子便有了情趣,有了诗意,有了热烈,有了节日的意味和情感。再如《清苦清苦的味道》一文,由苦瓜谈到了青蛳和苦丁茶,它们有“苦自己不苦他人”的品性,有磨炼耐性“清凉败火”的养生术,有极具“活泼之气的鲜苦与清苦滋味”,原本单调的生活也因苦中作乐而变得富饶起来。仪式既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也是对一年到头忙碌其间的人们最好的褒奖和回馈。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循环往复,赋予某一天特别的意义,让它区别于其他日子,原本藏有悲欢甘苦的生活也就光亮起来。生活中有了风雅有趣的仪式,日子也便成了诗。

  有仪式感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庄重和认真。书中提到很多富有趣味的传统仪式,比如端午要佩戴香囊、五彩丝线,腊月要大扫除,春节晚上要彻夜亮灯等,不仅代表了藏在心中深沉的爱,更充满内在生长的力量。它会让人对万物心怀体恤,与古人心意相通,对生活满腔热爱。每一个家庭都遵循着岁时年轮的轨迹与仪规,过着寻常而有意义的日子。在作者看来,正是这些生活中的仪式感,让我们对自然与生活保持着敬畏。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会在静享生命的喜悦中,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自己的节日。

  吃茶且看花,日长如小年。作者书写仪式,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礼”的抢救、修复与重建,更是对生活和人生的致敬。它让我们在继承和发扬里确认自己的身份与故乡,让我们在仪式感中读懂日子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