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勇于作为,生生不息 ——读《立秋》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8-20访问次数:字号:[]

 

《立秋》

作者:杜阳林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本书以一名农村青年进城后的创业历程,辉映20世纪90年代至新时代初期,近20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巨变。小说书写了主人公凌云青式的创业者为梦想和责任打拼的执着与坚守,塑造了数十位独具个性、血肉丰满、与时代共舞的鲜活人物。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预示着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在小说中,杜阳林以“立秋”这一节气为象征,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和乡土精神的更新。经过了人生的“春生夏长”,凌云青心中深信,辛酸坎坷也必然会随之过去。

  把故乡带在身边,才能走得更远。《立秋》拨动读者的心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作者成功塑造了凌云青这一人物形象。在作者之前的作品《惊蛰》里,凌云青的身体走出了故乡;在《立秋》中,凌云青的心却回到了故乡,也可以说他的心根本就没有离开过故乡。凌云青的人生轨迹不断发生着改变:走出乡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省报记者;为了帮助更多乡邻摆脱贫困境遇、在城市中谋求新的出路,他毅然放弃“铁饭碗”,与好友合伙下海经商;有了一定基础后,他希望能帮助从农村来城里找工作的人习得一技之长,于是又创办了职业培训学校……乡村于凌云青而言,是根,是一个难以磨灭的精神印记。正如作家哲贵评价:“有凌云青这样的人在,人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可以信赖的。”摒弃个人所有的恩怨,始终心怀社会责任感、持有道德觉醒力,对故乡不掺丝毫杂质的深沉爱恋,令读者心生敬佩的同时也心生感动。

  时代的洪流冲刷着人性的底色,《立秋》是一代人的创业史,也是一代人的心灵史,包含着时代的宏大和人性的幽微。是随波逐流还是勇立潮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抉择。在特定的时代中,凌云青成为了敢于创业、敢于争取、敢于造梦也逐梦的“弄潮儿”。在追求物质财富时,如何实现个人梦想,同时获得心灵的安宁与精神的富足?这也是本书留给读者的思考命题。

  《立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颇为立体和丰满,岳红花、宋桥、史国柱等,包括主人公凌云青,他们的身上既有人性的闪光点,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杜阳林生活阅历丰富,因此,不管是对城市创业生活还是乡村生活,他都能做到信手拈来,文字很鲜活,没有一点悬浮感。他的写作没有刻意炫技的成分,而是在一次次的商场交锋、人情世故中发掘更深的人性。杜阳林以贴近大地的叙事手法,用扎实和丰沛的细节作为支撑,通过对主人公凌云青的人格塑造和相应的故事情节,面向读者,真诚地发出了“凌云青之问”:对于像凌云青这样从农村出走到城市扎根且获得成功的人,能给城市带来什么,又能给农村带来什么?

  “与改革脉搏同频共振,随乡土精神嬗变更生。”凌青云的个人奋斗史,是中国城乡社会巨变的反映。作为“进城”第一代,农村和城市的冲突让他的内心产生挣扎和纠结,而杜阳林也凭借着《立秋》,为寻求一种消解之道提供了自己的回答。

  胡胜盼(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