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西北偏北的张力之美 ——读《纸旷野》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8-22访问次数:字号:[]

 

《纸旷野》

作者:叶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本书是作者的代表性短篇文集,全书分为四辑,即“蓝色的敦煌”“我的帐篷里有平安”“世上的奇迹”“纸旷野”。作品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有来自西北旷野上的猎猎风声,饱含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叶舟的文字总有一股力量,饱含对西北的深厚情谊,迸发着文化交融碰撞的张力之美,兼具诗歌质地与小说叙事的魅力,由里到外彰显出粗犷中有细腻、凝重中有灵性的立体交错感。就拿这本短篇文集《纸旷野》来说,当中有随笔,有小说,甚至有剧本,读之令人拍案叫绝。

  笔者与叶舟都生活在甘肃兰州,也因为他的某次帮助受益良多。笔者甫一读完叶舟撰写的剧本《敦煌消息》,这本文集便出版了。剧本里有这样一段话:“少年形象,年龄模糊,从军数载,驻守边关,屡立战功,颇有霍去病之风采,兼具封狼居胥之雄心。”看似平常的一段文字,实则道尽了笔者从儿时起便向往边关大漠的一份单纯憧憬,甚至恍惚间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白衣翩翩,手持长剑,奔忙于丹霞岩壁间,或行走在大漠孤烟中,好不潇洒。

  笔者委实对这本集子爱不释手,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例如在系列随笔《羊》中,他写道,“焰火之美是一出牺牲之美,它使白昼成为一场喜剧,又使黑夜成为悲剧。”

  有朋友说,当读过叶舟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或《凉州十八拍》后,再读诸如《纸旷野》这样的短篇文集,就是为了消遣。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纸旷野》中文字的厚重感以及张力之美,丝毫不逊色。譬如,“那时候的江山远阔,是用来眺望和珍爱的;那时候的月亮也朴素,是用来怀想和寄托的;那时候的飞鸟有翅膀,野兽带牙齿,大地上的四季泾渭分明,是和苍生一起合唱的……”“诗歌,不再是日常必需的盐,亦不再是沾满露水的大路菜;它只是一条修身的秘径,一种催问性灵的香料,不分寒暑,无论短长。”读完后,笔者陷入深思。作者如此细致感怀,怎不令人共情动容?这让年轻时做着诗人梦的笔者,更是不禁落泪。

  在《纸旷野》一书中,笔者还读到了一篇非常独特的小说佳作,即《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

  看得出,叶舟吸收并改良了唐人传奇的叙事逻辑,较之《博物志》或《集异记》等,显得更为洒脱、诡异和机巧。叶舟首先写了苏东坡被贬谪至黄州的故事,继而,在情节的推动下,修文和叶子无法唤醒夫子时,滑雪少年翩然而至。滑雪少年仅仅承担唤醒夫子的任务,这就是叶舟提出“交叉跑动”概念的一种结果,滑雪少年便是加速交叉跑动的动力源,也是叶舟试图探究诗歌与小说之间的隐秘联系的方式。唤醒夫子后,他脚踏滑雪板,随白雪大风而去,极为诗意。相较于唐人传奇的寄寓深刻却文辞粗糙,叶舟运用张力十足且富于现代感的语言,悄然进行了改良递进,也开展了一场反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是一次特殊的古今衔接。

  《纸旷野》颇值得细细品读,很大程度凸显了叶舟的文字张力,叙事中的西北偏北也阔步而来,美到极致。

  李庆林(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