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旷达人生 光耀千秋 ——读《何处不归鸿苏轼传》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12-18访问次数:字号:[]

 

作者:方志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本书轻快简明地讲述了苏轼一生的经历,以苏轼成长时间线为经,以其在不同时期展现的才华以及仕宦经历中体现出的精神内核为纬,立体勾勒“千古一人苏东坡”。全书串联起苏轼在诗词、书画、美食、养生等方面的才能,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重点刻画苏轼在面对仕宦沉浮时由彷徨恐惧到豁然旷达的心路历程,还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代文宗。

  嘉祐二年,苏轼、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宋仁宗十分欣赏两兄弟的才能,忍不住对曹皇后说:“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可是,仁宗何曾料到,苏轼的仕途竟是那样坎坷。原因何在?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是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由此可见,苏东坡之所以没有做成太平宰相,原因在其自己。不过,苏东坡个人的不幸,却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幸。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者方志远认为,我们爱苏轼,有时候爱的是那个同在世间经历着种种苦难仍坚守着热爱的自己,有时候爱的是至善至纯有着高尚人格的人间理想标杆。方志远的《何处不归鸿 苏轼传》包括“苏公天下知”“江湖好自在”等八章以及附录“苏轼年谱简编”,全书轻快简明地讲述了苏轼一生的经历,立体勾勒出了“千古一人苏东坡”。

  全书串联起苏轼在诗词、书画、美食、养生诸方面的才能,体现其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抱负,以及苏轼作为普通人,在爱情、友情、亲情等方面的朴素情感。“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了苏轼一生的转折点,也使得苏轼离“太平宰相”的位置越来越远。作者认为,苏轼不是职业政治家,而是文人政治家。他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合乎道德有违于良心的事他必不为,权力地位也不必去强求。这既是自古以来君子们的悲剧,也是苏轼的悲剧。

  《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壁三唱”是苏轼留给黄州的杰作。以《赤壁赋》为例,作者认为这篇赋旷达直承老庄。虚实、静动、消长、得失之数,尽从酒中、歌中而出,谈玄说理,全在不经意中。书中指出,《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前后两赋对比,前赋爽朗旷达、哲理明辨,后赋寂寥冷峻、机锋暗藏,都透露出苏轼在经过“乌台诗案”的打击之后,他人生价值观念产生的巨变,也给后人留下一种悲壮的启示。

  本书文字洗练,篇幅精悍,易读易懂,呈现了一个成长型的苏轼,展现了人性的立体与复杂。本书重点刻画了苏轼从沮丧、恐惧、固执,到洒脱、豁达、通透的成长转变,所展现的并非是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苏轼形象。同时强调了苏轼在面对政治时的天真,面对亲友时的直率,作为父母官时的高风亮节,更令人觉得他真实和可爱。本书文字有着和苏轼相似的少许轻狂和才华,流淌着勃勃生机,直率而天真,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体会人世间的浮沉与冷暖,让你跨越时空与苏东坡做一席畅谈,从而与人世间的自己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