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香政协•网上书院 > 荐读

人生征程的 指路明灯 ——读《欧阳海之歌》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12-26访问次数:字号:[]

 

作者:金敬迈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欧阳海是继雷锋之后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涌现出的又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这部长篇纪实小说脍炙人口,60年代发表后曾流行一时,成为那个时代青年思想修养的教科书,鼓舞了一代人的成长。小说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以及他舍身救列车的英雄壮举,讴歌了欧阳海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先人后己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充沛的革命干劲,吃大苦、耐大劳的奋斗精神。

  小说笔触生动细腻、富有感情色彩,细致描述了欧阳海的成长历程,成功塑造了欧阳海的英雄形象,热情歌颂了培养英雄的人民军队和伟大的党,唱响了一曲威武雄壮、经久不衰的英雄赞歌!

  在我家的书柜里摆放着一本《欧阳海之歌》,小说讲述了青年欧阳海逐渐成长为一名爱民模范。他曾主动请缨参与灭火并救出一位老人,两次抢救溺水儿童,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树为标兵。1963年11月18日清晨,欧阳海所在的部队正在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一辆北上的列车从远处驶来,由于列车速度过快,导致一匹战马受到惊吓,并窜上了列车轨道横卧在上面。就在列车和战马快要相撞的时候,欧阳海迅速跑过去,拼尽全身的力气把战马推出了轨道,从而避免了一场火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护了列车上几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而他自己却壮烈牺牲。欧阳海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都把英雄欧阳海作为学习的榜样和模范,我当然也不例外。17岁那年暑假我去几百公里外的姑姑家,偶然在新华书店看到了《欧阳海之歌》,为了得到这本书,我足足花了一周时间打零工才攒够了钱。买回来后,我白天读,晚上读,书不离手。当老师和同学听说我有一本《欧阳海之歌》,便纷纷借阅,由于借书的人太多,好多人都排不上队,最后还是班主任一锤定音,由她每天在课堂上阅读。就这样,欧阳海的事迹迅速在同学间传扬,并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当时班上有一个男同学,是我远房表叔。他生性好动,顽皮过了头,爬墙头、堵烟囱、偷瓜偷枣,欺负女同学……完全是个人见人烦的“熊孩子”。可自从听了《欧阳海之歌》,他立马像变了个人似的,积极帮助同学,脏活累活抢着干,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后来还成了班干部,并考上了那个年代很稀缺的中专。前段时间我回到老家,已经退休的他听说我回来后,立即邀请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吃饭,席间他认真地对我说,是《欧阳海之歌》让他走上了正道,改变了他的人生。

  同样,《欧阳海之歌》也始终指引着我前行。我本来学习成绩中等,很难考上大学,但在《欧阳海之歌》的精神感召下,我发奋努力,并最终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我又和几个同学选择从南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了大西北的一家国防军工单位。记得刚来时是冬天,漫天飞雪,天苍苍,地茫茫,戈壁沙滩,荒无人烟。单位在一个偏僻山沟里,是土块砌成的平房,房子虽然生了煤炉,但由于室温低,再加上是竹板床,我又不会生炉子,满房子都是煤烟味,睡到半夜常常被冻醒。

  这里的饮食习惯也和家乡大不相同。我从小在南方长大,主食以米饭为主,而这里则以面食为主,由于不习惯,不到半年我就瘦了十几斤。和我同来的几个大学同学由于受不了这里艰苦的条件,都回到了南方,最后就留下了我一个。这期间我也打过退堂鼓,但每到此刻,我就拿出随身携带的《欧阳海之歌》鼓舞自己坚持下来。几年时间过去,我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并入了党,成为了一个分厂的副厂长。单位离县城几十公里,每个月我都会坐着通勤车来趟城里买几本喜欢的书,给家里和同学邮寄信件,由于往返都是土路,往往回去时满身都是尘土。

  不知读了多少遍的《欧阳海之歌》也开启了我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我把自己在戈壁滩38年的喜怒哀乐不时写成文学作品发表在全国各级媒体,极大丰富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

  2009年9月,欣闻心目中的英雄欧阳海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后,我又特意买了本新出版的《欧阳海之歌》重读了一遍。2019年9月25日,当我得知欧阳海入选新中国“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后,便利用休假时间特意来到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的欧阳海烈士纪念馆,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感受英雄的伟大壮举。《欧阳海之歌》是我人生的无价之宝,今生相遇,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