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视与省思中让生命获得重量 ——读《生命的回声》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5-03-18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作者:张彦梅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这是一部散文集,是作者对自己当下和以往生活的展示和思考。书中有作者对亲人的回忆,有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描写,有对自己生活的记述,还有一些读书心得等,全书语言细腻,情感真挚,文字中尽显厚重与智慧,把人带入一种忘我之境。作者真实诚恳地对待身边的世相与事物,即使面对喧嚣斑驳的情境,也能够保持冷静和审慎的内心。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徘徊在焦虑、厌倦、虚无的精神困境中,而文学就是拯救灵魂的最好良药。《生命的回声》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灵动的文字,采撷真善美,赋予生活光亮,让我们在审视与省思中读懂人生,获得生命的重量。
该书是一本散文集,所录70多篇文章皆是作者近年在报刊发表的作品。在书中,作者敏锐地发掘世间美好,以小见大,鞭辟入里。书中既有写自然草木、山川河流的,又有讲亲情人文、民风民俗的,还有记述自己的生活点滴和读书心得的……所有的解析、阐释和想象,都充满了对尘世的探索、对人生的解读、对生命的叩问,让我们看到作者静默、沉潜、淡泊、洒脱,心无挂碍,神驰天地。全书语言细腻、情感真挚,内容言近而旨远,可谓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和反思精神的佳作,充满了人文关怀。
在作者心里,用光亮的眼光去看世界,那世界便也是阳光明媚的。即使一花一叶,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暗示与启迪。比如《春野》写的是野花野菜,然而作者却从一个“野”字,发现了“谦卑沉潜方有生机绵延”,体悟到了“人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顺境、逆境,于九曲回肠间铮铮地活下来,方见得蒸蒸气象。”又如《菖蒲之风》写的是种植菖蒲的经历,然而作者却嗅到了菖蒲“耐苦寒安淡泊”的独特清香,那“带着山野气息,略含着一丝特殊辛辣味儿”的清香既有顽强的生命力,又“蕴含着一种不阿谀的气节”。还有《冬日花开不唯梅》写的是枇杷花开,作者却从中感悟到:要乐观地把“坎坷和逆境,打击和挫折”视作“一种积极的宿命”……诗意的体悟和阐释,透射出作者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那些凝结生命过往的铭刻与反思,如同密集的音符、暗夜的光芒,让万物焕发出了生命的光泽,激励人心、涤荡思想。于是,原本了无情趣的事物、寻常所见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人的心境也随之豁达。
除了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之外,本书还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有选择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这种选择的自由即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于是人生便有了另一重意义。比如《初酿酒》写的是学酿酒的过程,作者却从中洞悉了亲情的厚重。“浓浓的亲情在这个瓶中,一起酝酿。”“看似不动声色,却在封存中,彼此相融。”最后在舌尖上开启一段柔软缠绵的人世光阴。还有《餐桌上的一杯柔绪》写的是令许多人感到麻烦的三餐烹饪,但作者却认为“做饭有种给予温情告白般的喜悦”,它“可以让人在疲惫的生活里小小振奋一下”,让“一家人卸去一周的繁累,心向着同一个方向眺望”。原来做饭、吃饭有着如此巨大的功效和深厚的意味。又如《苦楝树》,“虽有苦恋之意,但更多地诠释苦练的生活本意。”苦中作乐,自然法则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栉风沐雨的修炼过程?如此一想,便一切豁然。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有趣追求、对现实与人生关系的揭示建构与精神描摹,都是灵魂层面的细微延展。人与万物之间的理解、尊重,以及互爱、互信、重义、守诺、共情等,在作者的笔下,逐一被诠释。于是,生命的意义不断地显露、扩展和延伸。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来到世上,在短短的数十年里,各自完成自己的一段旅程,那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释然便是你的幸福,我想这就是该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快慰。
秦延安(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