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烟火气 ——读《五味回眸》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5-04-15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作者:王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本书分为“乡情篇”“风物篇”“情感篇”“感悟篇”“节气篇”五个部分。“乡情篇”侧重于记录少年时代的乡村记忆与真挚情感,其中有乡村的炊烟、童年的蝈蝈声,还有腊月年糕香等,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童真童趣;“风物篇”侧重于对故乡美好风物的描述,包括春天的刺儿菜、家乡的大白菜、月光下的向日葵等,给人以自然和谐、清新愉悦之感;“情感篇”将笔触移向作者心灵深处,挖掘复杂的情感世界,赞美了人间真情与美好的爱情等;“感悟篇”抒发了作者的家国情怀,赞美了为国家奉献牺牲的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赞颂了祖国的伟大与强盛;“节气篇”聚焦一年中不同时节的美丽风景与个人感悟。
故乡是游子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单单是一声亲切的乡音,更是一番萦绕于耳的牵挂。作家王英在行医诊病之余,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思索、洗涤,于是,就创作出《五味回眸》这部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史,为读者呈现出真实的乡村生活。
全书收录了散文100余篇,有着浓厚的烟火气息。如在《家乡的老面酱》中,农民对粮食的爱惜深入到骨子里,舍不得浪费每一粒粮食。村子里各家制作老面酱都集中在一处发酵,没有人看管,更无摄像头监督,村民之间的信任达到了极致。在《童年的香椿芽》中,母亲为天津来的知青女教师做了一盘香椿炒鸡蛋,在那个年代,这道菜无异于珍馐。拿出最珍贵的东西招待远方的客人,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情谊,胜过如今的饕餮大餐。《四十六棵大白菜的故事》用一件小事来体现父亲的善良。伤残军人王大爷家的白菜冻了,半夜,父亲悄悄把自家的好白菜和王大爷的冻白菜交换,导致家中白菜不够吃,靠老咸菜度日。正能量的文字一遍遍地温暖着人心。
在爱与感恩中回忆远去的乡村生活,在留恋与赞美中描写乡村的风物和美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书写身边的小人物。在《母亲的千层茄子》《韭菜花开滋味长》《粽子里的旧时光》等文章中,母亲一生勤俭节约,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爱惜粮食、勤劳简朴的良好品质。在《刨树墩》中,父亲在天寒地冻的季节穿着单衣单裤,用钢镐刨开结实的冻土,这个情景或许可以定格成一幅画面,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上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也为下一代人持续奋斗奠定了精神动力。这些场景不含抒情的水分,近乎白描且偏于理性,但却能勾起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王英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他对生命、故乡、土地、亲友,有着大海般的深情,写不尽,诉不完。他笔下的故乡风物仿佛沾染了仙气,田野、土房、火炕、麦秸垛、老树、狗吠、炊烟、蒲墩等在他的眼里是那么优美。《翅膀上的秋天》《烤红薯的诱惑》等篇章描写乡村孩子在大自然里摸索生存的本领,在风雨中成长。如此,生命才能有韧性和智慧。在《童年的风箱》一文中,作者就像一位技艺娴熟的钢琴师,先是用欢快的圆舞曲描写拉风箱,接着用舒缓的小夜曲讲述受到母亲夸奖的惬意,然后笔锋一转,变得柔肠百转,就像梁祝里的《十八相送》,由于时代的进步,风箱已光荣隐退,作者深感惆怅和遗憾。作者回忆老去的村庄,在苦与乐中记录真实的生活。
作者笔下的庄稼竟然也是一味良药,《春分时节韭菜香》中的韭菜经历了严寒,内心藏着一种坚韧。作者由韭菜写到人,写到一种人性。苦难是一笔财富,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激发生命的馨香。由此,作者感叹生命要有韧性,要从骨子里长出坚毅。《倒映在河流里的家乡》在切入角度上比较独特,这样一曲悠扬而深情的故乡赞歌,以河为镜,写出了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纯真。在作者眼中,村庄的河流是一条生命与情感联结的纽带,当情感投入到视觉的河流中,那不仅仅是一条记忆中的河,更是一条生命之河,是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最是人间烟火气。《五味回眸》不仅是对故乡和亲情的深情回顾,更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该书字里行间透着感恩、慈悲和对生活的见解,有独特的阅读价值。
孙功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