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春天里的风筝 ——读《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5-04-23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作者:王开岭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何谓精神明亮的人?
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头脑合格、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是有行动能力的理想主义者,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全书分为灵魂肌肤、理性骨骼、现代忧思、生活美学、精神姿势等五辑,由王开岭老师亲自编选、审定,聚焦现实,饱含思辨,极具人文关怀和理性精神。
愿你在成长的道路上,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品格和远大的理想,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春天来了,你一定要跑去打招呼,你一定要放风筝。不,你一定要让风筝放你。把你放得优哉游哉,从城市的罩子里逃出去……”这是王开岭在《春天了,一定要让风筝放你》一文中的动情描写。春光明媚中,与王开岭新著《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相遇,心头明亮,一如那放飞的风筝。
书名《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召力,振聋发聩,犹如你在混沌、慵懒与麻木的沉醉中听到了一记嘹亮的号角声,为之肃然起敬。开篇《精神明亮的人》一文阐释了作者对“精神明亮的人”的理解。他认为,“精神明亮的人”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头脑合格、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是有行动能力的理想主义者,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王开岭的写作从不忘记两点:时代最严峻的任务和生命最美丽的原初。作者在《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中写道:“这个时代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在《列车上的瓢虫》中,一次远行,一次温情的偶遇,开启了一场无言无语无声无息的对话、一场心灵的修行。作者看见了瓢虫的纯净自然、自由安详,它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在现实生活中被束缚的人类。它温润了“我”的心,使“我”看见了生命和世界的本真。
作者认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离不开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旅行,是内心之旅,它领略的是人类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一个人即使踏遍了全世界,若回不到自己的内心,那他在精神上依然足不出户。《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语文的使命》《“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等文章,没有刻板说教,更多的是体验式的语言;对读者不是霸占话语权,而是共享性交流;使用最多的是心灵,不是嗓子。这些文章具有的,是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
作者在剖析社会、他人的同时,也在引导读者剖析自我。在别人的眼睛里照见自己,借对方的生命移动体察自我的行走。对儿童与童心,作者进行了热情洋溢的礼赞,从儿童的视角对成人世界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审视。他认为,儿童给成人世界带来无限诗意,也给成人世界增添活力,最重要的是,童心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向儿童学习》中,作者呼吁我们恢复如同孩子般的好奇和纯真,像儿童一样精神明亮、目光清澈,灵魂自由舒展而轻盈。
一名诗人,一位智者,一颗良心。王开岭以温润的良心、浪漫的诗情、睿智的洞察、深邃的理性、挺拔的姿态、宽广的情怀,书写着对社会、自然、自我、人性的种种理解,守护着人间的真、善、美。本书宛如一把灵动的刷子,唤醒心底沉睡已久的诗意与热忱。“精神明亮”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美好的坚守,它昭示着一种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它是一束光芒,是奉献给青少年的,也是馈赠给成人的。
胡胜盼(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