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政协:以“三色”画笔绘就新时代县级政协履职“新画卷”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3-22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近年来,在区市政协的有力指导和永宁县委坚强领导下,县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县党委决策部署,以自治区政协“12324”总体工作思路为引领,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团结带领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共识,以新思路开创新局面,以新业绩交出新答卷,努力推进学习、实践、制度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政协事业生机活力。
坚持制度创新和平台创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通过搭建协商平台、拓宽协商渠道、健全协商机制,实现委员沉下去、履职活起来,有效彰显“协商本色”。
积极探索民主协商新路子,健全完善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政机制和制度设计,创新建立“有事好商量”“1+3+7+N”模式,按照“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标识、有活动、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建立1个县级协商议政中心、3个区域性协商议政中心,7个镇街基层协商议政中心,依托三级协商平台分别开展县级“智库式”、区域“联动式”、镇街“焦点式”协商,实现“有事好商量”协商议政平台在县域范围分层级分区域全覆盖。有事好商量“1+3+7+N”模式建立以来,组织开展协商议政20余场、成果“回头看”6场,协调解决县城永和锦城小区用电安全隐患、望远镇社区公厕提档升级等17件惠民实事,以协商为民的实际成效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和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切实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写到政协一线工作中。
紧扣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把政协各项工作落到争取人心、凝聚共识这个最大政治上来,发挥好沟通感情、联络友谊、增进团结的独特优势,全面凸显“聚力特色”。
充分发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与永宁县闽宁镇结对共建资源优势,联合湖里区、思明区政协创新建立“闽宁两地三级政协委员助力闽宁镇乡村振兴‘1247’工作机制”,围绕“助力东西协作助推闽宁镇乡村振兴”一个主题、集聚两地政协委员智慧、聚焦开展委员大讲堂等四项活动内容、紧盯互访交流等七个工作计划,为联动履职搭建平台。通过平台机制联建、界别委员联动、特色形式联创的“三联”模式,助力闽宁镇乡村振兴,以“小机制”凝聚“大共识”。机制建立以来,与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政协委员开展互访交流5场次,邀请区市县三级政协委员、福建援宁挂职干部、企业家40余人围绕助力闽宁镇乡村振兴等主题进行观摩考察、座谈交流,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
牢牢站稳“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政治立场,以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期盼为目标,坚持真情惠民再深一层、服务便民再进一步、履职利民再实一分,充分展现“为民暖色”。
在全区政协系统首创委员流动会客室,不固定场所、形式,一块牌子、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随时按群众所需因时因势因地“建”在群众身边,打破了地理条件限制,按照“工作推进到哪里,会客室就‘流动’到哪里”的工作思路,让委员在一线协商议事,把“群众跑路”转为“委员下沉”,切实成为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政策宣传的小讲堂、协商议政的会客厅、服务群众的流动点,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周金生、李岐宁2个委员流动会客室真诚热情服务,受到群众欢迎和点赞,华兴时报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流动会客室建立以来累计组织开展会客活动30余场次、协商议政4场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切实建起了基层协商的“前哨站”,架起了委员与群众零距离“连心桥”。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永宁县政协将继续坚持为国履职与为民尽责同节合拍,建言立论与建功立业同轴共转,务虚献计与务实出力同步并行,推动专门协商机构以“协”成事、以“商”求同、以“专”提质,全力以赴让人民政协的每一个履职步伐都踏准在推进永宁高质量发展的鼓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