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史春秋 > 文史春秋

范长江提出把银川湖水与黄河相通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2-12-09访问次数:字号:[]

范长江资料图片


爱国青年范长江上世纪30年代旅行考察西北。1936年5月,范长江从中卫乘班车到银川,曾骑马出南门旅行考察,留下一些文字纪录:


“一出省垣南门(即银川南门——引者注),即可看见非常广阔的湖潭,除长水草,养活些水鸟外,在夏季产生非常利害的蚊虫,对于没有蚊帐的人,成为夜间安眠上一大威胁。如果能通湖水入黄河,则不但上述的蚊害可以免除,而且立刻可以增加许多非常肥沃的土地。闻建设厅正在作此等工作,将来裨益当不在小。”


范长江说,银川南门外,“这样好的土地,这样多的空地,我们仍然看不到多少树林。偶有的稀疏林木,也带几分凋零气象。两旁的土地中,一片片的鸦片烟苗,已盖在土上,发出青青的颜色。有许多的妇女和小孩,正在土中耘除鸦片地上的杂草。他们当然不会明白,鸦片的毒害如果这样延长下去,对于中国民族的前途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只知道,让它好好地抽苗,好好地开花,丰丰实实收些烟土,卖得高高的价钱,拿它完了税,付了捐,还了债,还要多少剩余一点,来对付一家人过日子。他们哪里知道,鸦片市场已经没有希望,长此种烟下去,会弄得大家一齐没有下场。”


范长江看见银川南门外有“非常广阔的湖潭……只是产生非常利害的蚊虫”“偶有的稀疏林木”,却有“一片片的鸦片烟苗”。他提出银川湖潭“通湖水入黄河”的“金点子”,以“增加许多非常肥沃的土地”;疾呼禁烟(鸦片)。但时光飞逝,未得实现。实践这些主张并让银川南门外林木茂盛的,是今日的人民政府。


“二十里到王元桥,有小学一所,每月全校经费共有省币八十六元。共有教员三人,学生一百余人,并且已欠经费三月未发!我们看到,上课的学生仍非常踊跃,教室已至不能容纳的现象,颇有点令人不解。”


范长江在银川城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中国的西北角》看,他用大量篇幅研究并记叙《西夏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宁夏民生的痛苦》《宁夏的纸币、鸦片与宗教》等问题。


在《宁夏民生的痛苦》一节中,范长江写道:“这葫芦形的宁夏地面上(阿拉善蒙古除外),现共约生活着八十万的人口”“民国十五六年之间,西北军由宁夏以进入甘肃、青海”,人民负担加重,鸦片祸及百姓,工业品加速对农村经济的破坏,致使宁夏“渐有不能维持的形势”。他认为,主要表现是“农民的逃亡”“高利贷之横行”“粮食投机的普遍”“重税制的厉行”。


在《宁夏的纸币、鸦片与宗教》一节中,范长江说:宁夏的省币“贴水”,使民众和宁夏公务人员无不叫苦连天。“妇女之有鸦片嗜好者,更是随地有之;常有此嗜好而受孕之妇女,其胎儿在腹中即中烟毒,脱离母体之婴儿,往往必须用烟气喷面之后,始知啼哭”“如此再放任下去,将来一般民众过半皆成骷髅,则一切问题,将至无从说起。”


范长江对往日宁夏鸦片危害的研究,相当深入。新生婴儿要用烟气喷面,始知啼哭——笔者在宁夏生活半个多世纪,对此种“新闻”也是前所未闻。范长江发出的关于鸦片问题“如此再放任发展下去,将来一般民众过半皆成骷髅,则一切问题,将至无从说起”的警告,振聋发聩。现在,情况有了根本好转,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种毒贩毒吸毒者没有绝迹。禁烟毒任重道远,不能有丝毫懈怠。


(注)文中引文均出自范长江著《中国的西北角》,新华出版社1980年4月第1版,第188—1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