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趣读|旧时光里的老上海
作者:信息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发布日期:2022-12-16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梁得所:繁华南京路
上海重要马路的定名,有一个通例,但凡南北横线取省名,东西纵线取城名。由黄浦滩朝西直上,最大的一条路,就根据现在的首都而名为南京路。
上海之有南京路,好比中国之有上海一样明显。这条路名处处有人知 道,一则“南京”两字很易记(日本土话竟称中国人做“南京样”),二则自从“五卅惨案”之后,南京路在历史地图上划上一条红线,三则——根本上说,南京路是商业繁华的中心点,正如苏梅女士作的《南京路进行曲》当中几句话:
飞楼百丈凌霄汉,车水马如龙,南京路繁盛谁同!
天街十丈平如破,岂有软红飞。
美人如花不可数,衣香鬓影春风微。
这条路的商店,店面装饰很讲究,宽大的玻璃橱窗中,五光十色,什 么都有。上海的旅客,不妨在灯火灿耀的夜间,浏览两旁橱窗,足以增加美术兴味和货物见识,获益一定不浅。
中外通商事业,使上海成为世界有数的都市。无论哪一国,与异邦最 多接触的地方,必最发达,所可惜者,中国商璋之开辟,由不平等条约产生;尤其可惜的,我们经济落后,对外营业的权利,进出比对起来,总是吃亏的。通商愈发达,我们经济上损失愈大,与欧美日本成反比例。长此以往,倘若工业不极力发展,整个的国家就一天比一天贫穷,一年比一年困乏,这就是民生前途的隐忧。
梁得所:诗意黄浦滩
申江的潮流,四时不停地滔荡于黄浦滩边,大小轮船像马路上行人一 般来往不绝,汽笛的声音,也就一高一低、忽远忽近的相呼应,加上江边海关布告时刻的钟鸣,一切复杂的声浪,把空气撼动了!
我们对于上海的感触,印象最深的应是黄浦滩。因为我们旅客无论来 自太平洋、大西洋、长江、珠江,或渤海,大多数由黄浦滩的码头,踏上上海的土地。尤其不能忘记的,将到而未到时,渐近渐清楚地望见江滨的大建筑,相连峙立,仿佛并肩比高。这些洋房的面前,蜿蜒着一条宽敞的堤岸,车马驰逐其间。——一瞥之下,我们就确信上海是东方第一大的都会,而且在世界重要商埠当中,不出六名外。
都会,是现代人力创造的一种成绩品,在东方精神主义者心目中,对 于物质文明,也许表示不满,这未尝没有理由。就拿上海的黄浦滩来讲,堤岸虽也有几丛树木,可是舟车喧闹,把鸟儿吓得不敢栖止,天然的地土,被人工修改,完全失了本来面目。只见货物上落,人事倥偬……人是感情的动物,在这个物质的环境中,感情仿佛有隐灭之忧。
其实不然,黄浦滩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地方:
车到黄浦滩的时候,东方的天上,已渐渐起了金黄色的曙光,无情的太阳不顾离人的眼泪,又要登上她的征程了。
上面一段,就是郭沫若在《歧路》文中,写他送妻子回日本去的光景。 别离,别离,黄浦滩是多少离人临别依依的地方!无数离人的眼泪,滴落江中往海流。多少年老的慈母,送儿子至外洋去,今生不知有无再见期; 多少青春情侣,此番断肠之后,不知千里之外,伊人是否境变情迁;多少朋友,握手告别,虽不至于呜咽,总觉一阵怅惘涌上心头,不由的轻叹聚散如浮萍!
同时,黄浦滩又是一个欢遇的地方。登岸的旅客,和江岸相接迎的人, 虽在烈日之下,或在阴雨中,他们都一辈子的欢容满面。
黄浦滩的景象,足以代表上海,使我们知道她是一个现代化物质文明 的都会,同时是情调深长的地方。
王春生:远东第一乐府——百乐门舞厅
位于静安寺西侧、愚园路口的红都影剧场,在电视《蓝色档案》、电视连续剧《上海滩》、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等文艺作品中,多次被描写为“上海滩第一流舞厅”,是旧上海达官贵人、富贾豪商和少爷小姐们的交际场所,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开展革命斗争的联络点。
红都影剧场的前名为百乐门舞厅。30年代初期,浙江南浔人顾联承在上海从事房地产生意,事业发达。当时,他看到上海西区房屋稀少,店铺不多,在静安寺古庙周围有一片属于庙产还未开发的土地,他就向庙里租下现万航渡路、愚园路口的一块地皮,投资70万两白银,于1932年下半年建成百乐门大饭店。这是一座集商场、娱乐、饮食、住宿于一体的综合大楼,靠愚园路大楼的二楼和三楼开设旅馆,由顾联承的两个儿子经营,底层店面出租给他人开设银行、理发厅等;位于万航渡路的房屋除设置厨房、点心间、炉子间外,其余均出租给他人开商场。百乐门大饭店的主体为舞厅与餐厅,由于顾联承对舞厅的经营一窍不通,因此便盘给一个名叫劳伦斯的法国人承包经营。
百乐门舞厅设在愚园路转角处,顶部高耸着圆柱形的建筑物,上有霓虹灯广告,入夜时分,在很远的地方就可看到闪耀着五颜六色的舞厅招牌。舞厅以拥有二层弹簧舞池和三层玻璃舞池而独步春申,内部设施全是欧美风格,冷暖设备倶全。大门口有“小保尔”拉门迎送宾客,进门有衣帽间服务员为宾客寄存衣物。舞厅雇请外国乐队和中外红歌手伴奏演唱,并有中外舞女为宾客伴舞。凡进入百乐门舞厅娱乐的,大多是阔老阔少,他们纵情欢乐,挥金如土,曾有多少人在这所销金窟中沉沦不拔。舞厅的法国老板还在往来上海的外国游轮上做广告,招徕生意,外国游轮一靠上海码头,就有专人迎候,并用专车送往百乐门去享受,所以外国游客称赞百乐门舞厅是远东第一乐府。
薛耕莘:“国中之国”的法租界
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一样,是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上海设立的 “国中之国”,由法国驻沪总领事独揽行政大权,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它的统治机构分两大部分,一是公董局,管理一般行政事项;二是巡捕房,负责治安保卫工作。所有重要职务,都由法国人充任,并雇用一部分其他国籍和中国人员经办具体事务。
公董局设总办一人,下设秘书、捐务、工务、教育、卫生、植树、火 警等处,并有直属的靶子场和无线电台。
巡捕房机构庞大,设总监一人,除秘书处(又称总务处)外,分制服、 便衣两部,各设副总监一人负责。制服部分管理穿着巡捕服装的警务人员, 在副总监之下有监督警官一人,下设交通处、警备队(又称防暴队)、装甲车队(又称汽车修配间)及制服缝制间,并管辖贝当、福煦、卢湾、嵩山、麦兰、小东门六个捕房。便衣部分管理穿着便衣的警务人员,除直属的鉴别科 (手印间)外,分设刑事、政治两处,各有处长一人负责。刑事处下有采访、 外勤、正俗、文书等股(采访股又称“行政股”,正俗股又称“花捐班”), 还有一个“强盗班”,负责强盗案的侦缉处理。政治处下有社会、外事、查 缉、文书等股和译报室,后来又设置“马龙特务班”和特务管理处。
根据不平等条约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租界司法权由外国领事法庭 行使,中国法院无权过问。后来成立会审公廨,由中国官员会同外国领事审理民刑案件。1931年,国民党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协定,在上海法租界设立中国法院,但刑事案件的检察权仍由捕房行使。这时,法租界当局设立了司法室和捕房律师,由副领事一人领导,代表巡捕房在法租界中国法院行使检察官职务,同时在巡捕房设立司法顾问处,作为巡捕房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机构,并负责训练外籍警员熟悉运用中国法律的有关知识,一 般不对外。在法租界中国法院则配置司法警察,由巡捕房政治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