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史春秋 > 文史春秋

虹桥街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2-02-18访问次数:字号:[]

虹桥街


如今的虹桥街两旁高楼林立。


弯曲如虹,连接南北。虹桥街正是这样一条连接银川市城区和贺兰县的交通要道。虹桥街南接贺兰山路,跨过典农河一路向北,北端止于贺兰县清园路,贯通德胜工业园,全长6.5公里。虹桥街不长,但它的故事不短。

昔日这一带的景象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在如今虹桥街经过区域,是一派农村景象,大片农田、零星的庄户,还有几个大湖泊。

1949年的银川市地域图上,能清楚看到,沿着如今虹桥路的走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被命名成马家湖、孙家湖等。宁夏地名专家郑济洧说,这些湖泊,过去都是因庄子或者寨子得名,比如马家湖,很可能过去在湖的周围就有一个马家庄,或者马家寨子。的确如此。记者走访得知,如今的虹桥南街两旁,是过去德胜村的地界,德胜村就有很多个湖泊,朱家湖是朱家庄旁边的湖,马家湖和孙家湖也是如此。

昔日德胜村共有7个大队,几乎是自南向北沿着如今虹桥街的走向而居的,在虹桥街还没有修建的岁月,距离银川只有几公里的村子,是通过哪条路和银川连通的呢?当年德胜村的居民,如今大多居住在虹桥南街西300米处的德胜花园小区。记者从他们口中得知,当年他们去银川的路,就是村子东边的109国道。“从我们村子出发,沿着细细的、弯弯绕绕的小路向东走,上了109国道,再向南走几公里,就进了银川城。”德胜花园居民朱大军说,过去各个庄子都有些那样的小路,很窄,下雨天很泥泞,而且因为湖多的原因,小路总是沿着湖边绕来绕去。

记忆中的“生产路”

虹桥街有了雏形,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德胜花园居民张强说,那时候为了搞生产,沿着如今虹桥街的走向,修建了一条土路,命名为“生产路”。“很短,最南端到了朱家湖(现虹桥御景小区南边)就拐向109国道了,不过比那些小路宽了。”张强之所以对这条路印象很深,是因为过去他养奶牛,给银川城送牛奶时,走的就是这条路。“生产路”算是好些的路了,但下雨天拉牛奶的车还是走不了,因为坑坑洼洼的,到处是泥。

而这一带的样貌,在之后的十几二十年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牛大军说,最大的变化是湖。1936年的《宁夏省水利专刊》“夏朔两县各渠退水沟道形势图”上,能看到这里还有很多湖泊,但翻开上世纪80年代的地图,这片区域已少有湖泊出现了,究其原因,德胜花园的居民说,当年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围湖造田”运动,让这片区域的许多湖泊消失了。

与之关联的很有趣的一张地图,是上世纪90年代的贺兰县行政区划图。这张图上,包括马家湖在内的许多湖泊水域,都标着一个“鱼”字,昔日的野湖,彼时变成了一个个的鱼池。“过去生活条件较差的年代,这些鱼池的确给我们村帮了大忙,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好了。”朱大军说。

至于那条“生产路”,在很多村民的印象中,一直都那样,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要说变化,可能铺了炉渣,算是较大的变化。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进入2000年之后,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会有那么大的变化,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连通南北的虹桥街

虹桥街最大的变化始于2002年。这年3月,德胜工业园开始建设,虹桥街作为园区内的一条要道,开始快速建设。

“很快路就拓宽了,柏油也铺上了,路灯也安上了。”张强记忆中的虹桥街,也是从那时,跨过了典农河,正式和银川连通。“以前一直要走109国道才能到银川,从那时候起就改走虹桥街了,太方便了。”75岁的张强说,他听父辈们说起去银川市区的路,最多的还是109国道,上世纪60年代之前,无论是向南到银川,还是向北到内蒙古,109国道是必走的,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到了他们这一辈,无论是小时候跑去银川北门看电影,还是跑到老城玩,或者年龄稍大一些去银川赶集,走的都是这条老路。对德胜村的人们而言,109国道显得很遥远,他们要先走过乡间那些弯弯绕绕的小路才能到达。而虹桥街的建设,让走了一辈子“弯路”的人们,方便了太多。

随着虹桥街的贯通,这片区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始建于2002年的德胜工业园,逐渐发展成如今热闹的银川现代工业城。而对于久居于此的人们来说,他们生活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朱大军说,自己如今住进了崭新的城市小区,“靠天吃饭”的村民,变成了城市“上班族”,生活越来越好。如今站在虹桥街边,街两旁是林立的住宅小区。昔日连一条畅通大道都没有的地方,如今已是现代化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