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大会发言)关于以文旅为媒 让大美银川“出圈”的建议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6-1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关于以文旅为媒
让大美银川“出圈”的建议
——叶怡卿委员代表市政协港澳台侨委的发言
让大美银川“出圈”的建议
——叶怡卿委员代表市政协港澳台侨委的发言
“塞上湖城,大美银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大美之城”“全国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2023年度活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彰显了银川的文化品位、肯定了银川的新兴活力。据统计,2023年“十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351.21万人次,旅游收入23.21亿元,旅游业活力进一步提升。但对比西北五省“十一”数据,银川在客流和收入上均不及乌鲁木齐、兰州等城市,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一是宣传滞后,“大美银川”旅游品牌影响力偏弱,“甘肃银川”事件时有发生,打造全国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还任重道远。二是受门票思维制约,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不够深入,二次消费产品开发不足,沉浸式消费新场景不够丰富,冬季旅游产品薄弱。三是特色文旅资源创新利用不够,玩点不多、看点不足,体验感强、时代感足的新型文旅产品少。四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弱,停车位不足,防晒保暖及休憩设施建设滞后,景区通达便捷度不高。
为让“流量”动起来、“质量”提起来、“留量”多起来,让大美银川美“出圈”,提出以下建议。
一、用亮眼的内容截流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坚持营销宣传一盘棋,线上全媒体推广,线下全国巡回推介,提升银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塞上湖城、大美银川”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IP,挖掘银川文化底蕴和城市内涵,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抓住地域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夜经济,丰富冬季旅游产品,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全场景消费,既满足外地游客期待,又满足市民及周边居民需求,推动旺季不挤、淡季不淡,全周期、全季节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让文旅资源“活起来”。
二、用真正的实惠引流
借鉴杭州西湖、西安大唐不夜城等以免费景点引客流的成功案例,摒弃“门票思维”,让更多景点免费或低价开放,特别是对18周岁以下游客实施门票免费,吸引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家庭游,实现让利于民、引流入银。推动“旅游+”文旅套餐融合发展,在引流的基础上,倒逼景区转型升级,增加消费场景,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丰富餐饮选择,提供增值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游客二次消费意愿,推动旅游业态提档升级。
三、用分享的裂变翻流
顺应分享经济发展趋势,邀请大咖达人和游客分享旅游体验,打造精品旅游攻略和沉浸式旅游体验,让“消费者赋权”发挥真正威力,激发游客自发分享传播和裂变,引发“长尾效应”。促进文旅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线上产业结合,提高线下旅游转化率。上线智慧文旅平台,实现一部手机畅游银川。
四、用真诚的服务回流
推动实施旅游提升计划,强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用真诚服务换来游客宾至如家。着力解决拒载、拼客、换乘不便、停车难等问题,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坚决杜绝餐饮、住宿涨价、宰客等影响旅游体验的行为。借鉴哈尔滨接棒淄博成为旅游顶流网红城市的例子,真诚待客、以客为尊,让游客的“吐槽”有求必应、满意而归。长期落实外地来银车辆交通违法行为首违警告、轻微免罚政策,展现银川人情味,给游客提供暖心的旅游环境,带来头回客变回头客的“回流”。
热情好客之地、真诚服务之举,必将让大美银川闪亮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