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议政建言

(委员提案)关于银川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2-02-22访问次数:字号:[]

银川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134号提案

 

提案人:九三学社界

 

提出提案理由: 

宁夏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之一。银川市作为全国优质高端乳制品重要原料基地,“十三五”期间,聚焦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从源头抓起,以打造优质奶源、生产高端乳制品为目标,持续推进高产奶牛选育、优质饲草、优质牛奶、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奶牛存栏16.27万头,占全区28.4%,同比增长26.1%。生鲜乳总产量64.23万吨,占全区30%,同比增长12.9%。生鲜乳产值25.37亿元,占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约51.8%,占农业总产值的16.2%。成母牛年均单产9000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00公斤。生鲜乳乳脂率4.0%、乳蛋白率3.2%,居于全国前列,体细胞数低于20万/毫升,达到欧盟标准,是我国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的核心区。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规模养殖快速扩容,资源要素配置不平衡。近几年,像宁夏农垦贺兰山奶业集团和贺兰中地等大型养殖企业的万头牧场还在不断增加,银川市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已高达99%以上。但与之相对应的饲草、水、土地等资源要素配置供给不平衡问题日趋凸显。以2020年数据来看,全市饲草种植面积39.2万亩,产量110.3万吨,秸秆及其他101万吨。仍需外购81.6万吨,自给率72.2%。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奶牛存栏达到28.5万头,则需要饲草种植85.5万亩,配套用水1040.25万方/年,与实际资源要素配置供给缺口较大。另外,规模养殖企业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环保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未来都可能成为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重要制约因素。

二是鲜奶产能不断扩大,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作为奶产业上下游两个重要环节,养殖场的生鲜乳产能和乳品企业的加工处理能力决定着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当生鲜乳供不应求时,乳企需要高价抢奶,当生鲜乳供大于求时,乳企会压价甚至拒收。目前,银川市有蒙牛、北方、金河等8家乳品加工企业,实际日加工处理能力为全市鲜奶产能的60%,40%的鲜奶需要外运加工处理。尤其是本土企业新产品研发缓慢,产品结构固化、同质化较为严重。由于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溢价率低,品牌效应不强,造成我市奶牛养殖规模大、水平高,鲜奶产量大、质量好,而奶产业经济效益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都相对不高,未来这一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另外一方面,养殖场和乳企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不少养殖场主缺乏议价权,长此以往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

三是外围环境风险犹在,保障支撑体系不健全。产业方面,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一是乳制品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有效供给是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二是国际、国内乳制品消费量是否会达到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三是国内竞争还不够充分,产业政策扶持还不够稳定,如何保持健康发展势头也是面临的重大挑战。行业方面,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和进口乳制品的低价冲击,以及国家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使行业环保压力不断增大,行政处罚、停产甚至刑事追责等风险不容忽视。技术方面,牧场疫病防控监测、生物安全管理和奶制品卫生安全监管等水平与生产规模不匹配,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具体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布局,配齐资源要素。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重点围绕巩固提升区和建设发展区,打造沿黄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区域,提升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布局,多层次、多维度配齐土地、用水、饲草等资源要素,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奶产业发展道路。

二、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抓好产业延伸。

在继续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乳企招商引资力度基础上,做好本土企业的兼并重组、改造升级扩产能、新建观光牧场等支持,鼓励引导乳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走差异化路线,培育市场细分品牌,逐步抢占市场份额,全面提升全产业链产值。

三、坚持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健全支撑体系。

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围绕提高奶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防范系统性风险,破解当前生产要素资源和质量安全监管趋紧、环境问题突出、关键技术待突破、人才队伍短缺等难题,实现银川奶产业品牌提升、智慧牧场示范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健全金融信贷、疫病防控、安全保障、人才队伍和科技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