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 开门稳 开门好丨一季度银川经济实现开门红 紧盯目标不松劲 奋勇争先开好局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发布客户端发布日期:2023-04-27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区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落地落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加速的奋斗姿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服务环境,全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位居全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区第二,且均居沿黄九省(区)和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前列,顺利实现“开门红”“开门稳”“开门好”。
增强经济增长韧性 激励企业敢闯敢干
今年3月,银川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召开,这场“千人”大会将企业家放在“C位”,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氛围,激励企业专心致志谋发展。“通过这次大会重塑服务企业理念、流程和环境,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氛围,有效推进中央、区市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率先在全区制定出台强信心稳经济“25条”政策措施和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用好用活工业企业风险补偿和转贷基金,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包千企”活动,切实帮助市场主体降成本、解难题、增活力。
在经济快速恢复向好的同时,我市也不忘加强经济预警调度,聚焦进度慢、差距大、欠账多的指标,深度分析解决基础性工作和指标存在的短板弱项,力促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发挥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用,按时发布考评排名,激励县(市)区争先进位。深入开展“三新”产业倍增行动,加快环欧35GW太阳能单晶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全市“三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5.3%,占市级制造业产值比重达到61.8%,较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积极推动企业稳产增产,支持鼓励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晶环蓝宝石晶片切磨抛等重大项目满负荷生产,加快兑现工业企业奖励资金,全市新入规企业、新投产项目产值实现快速增长。
我市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与持续性开展的项目“五比”活动息息相关。今年年初,我市提前谋划下达2023年第一批基本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等投资计划,提前开展一季度重大项目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集中开工,全市535个基本建设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达到82%,完成投资64亿元,投资完成率8.6%,较去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学会抢跑、提前谋划对推动全年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针对性补齐项目储备缺口。”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坚持大招商、找大商,组织召开产业招商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签约大会,市主要领导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敲门招商”,抢抓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江浙沪开展考察机遇,签约产业项目42个,形成“五个一批”项目储备梯度结构,全市共储备项目1022个,总投资3707亿元。其中,社会项目投资占比超过80%,“三新”产业占比达65%。
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持续扩大就业稳经济
农业发展关系到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我市紧盯全年农作物种植任务,全面完成春季播种任务。大力推进养殖业扩群增量,加快塞尚乳业5000头奶牛数字化生态观光牧场、中粮集团百万生猪全产业链等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同比增长9.3%,位居全区第一。
银川市发改部门紧盯促就业、稳物价不松劲,切实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扩大居民就业。积极拓展“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内容,大力开展企业见习、机关事业单位实习等活动,不断强化重点产业和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充分发挥就业帮扶兜底、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51人,时序进度大幅好于预期。
在稳定物价水平方面,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紧盯粮油、肉蛋、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加大市场巡查和检查力度,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水平运行在合理空间。坚持保供企业“白名单”制度,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渠道保持畅通。一季度,全市CPI同比增长1.6%,控制在3%以内。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夜幕降临后,阅彩城、金凤万达广场、敬德夜市等地开始热闹起来,如今,夜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通过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枢纽经济、夜间经济等业态,加快申报建设自治区级高质量商业集聚区,加速推进中通快递产业链等项目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大、业态扩容。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首届数字医疗健康银川峰会等重大会展活动,推动形成一个产业一个会展品牌的发展格局。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去年四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
为促消费、稳增长,我市全面落实自治区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制定出台全市促进消费活动方案,紧抓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启动第七届“欢乐购物季”,筹划举办电商狂欢节、春季惠民汽车博览会等各类促销活动,统筹各类促消费资金1200万元。坚持拓展新兴业态,持续培育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业态,加快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模式,提质扩容新型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进一步增加消费供给。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积极推动“线上引流+实体消费”联动发展,努力打响银川直播电商基地IP知名度。
一季度,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6.46亿元,同比增长78.5%。全面激活文旅消费,积极举办“爱上银川·四季可游”文化旅游消费季、“银川人游银川”等主题活动,全市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实现“双回升”,共接待游客565.60万人次,同比增长32.3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75%;实现旅游收入40.29亿元,同比增长71.8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5%。
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高于全国(3%)11.8个百分点
高于全区(9.8%)5个百分点
位居全区五地市中第1位
4月26日,记者从银川市工信局获悉,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国(3%)11.8个百分点,高于全区(9.8%)5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地市中第1位,其中市级(不含宁东)增长17%,宁东增长13.2%。今年以来,银川市工信局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稳增长各项部署要求,将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扎实开展项目“五比”活动,统筹做好政策落实、运行调度、项目建设、保供稳链、助企纾困等工作,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我们实施产业链链主、供应链标杆‘两链’培育计划,印发《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构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银川市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等方案,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供应链‘标杆’企业。”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市已聚集了隆基、TCL中环等一批光伏行业龙头企业,现有规上工业企业7家,形成了拉晶、切片、电池产业链,以及炭炭、坩埚、串焊等较为齐全的配套产业,已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单晶硅棒产能达到110GW、硅片产能45GW、单晶电池产能15GW、石英坩埚20万只/年,串焊机产能1800台,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4月18日,作为自治区、银川市光伏产业链招商的重大成果——总投资8.4亿元的宁夏龙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光伏支架生产项目在银川开工奠基。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链补链,构建形成银川市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集群、价值提升。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抢抓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江浙沪开展考察重大机遇,围绕产业发展概况、要素分析、产业链图、优惠政策、重点企业产品、原料等,编制银川工业产业链发展图册,进一步服务项目招引。加速推进已签约的吉利聚能10万吨多晶硅项目等42个产业项目加快落地。持续推进“春比开工”活动,截至3月底,已开工项目107个,开工率71.3%,一季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8.7%;全力抓好中环、鑫晶盛、鑫晶新材料等重点投产项目要素保障,一季度项目投产新增产值46.2亿元。
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0.7%
较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0个百分点
占“三新”产业的比重为61% 较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
占市级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39% 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
4月26日,记者从银川市工信局获悉,今年以来,银川市持续把培育新材料产业作为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紧盯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以产业培育壮大、技术创新发展、企业提质增效等工作为抓手,加快聚力打造“中国新硅都”及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推动新材料产业高速增长、蓬勃发展。一季度,银川市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0.7%,较去年同期增速提升20个百分点,占“三新”产业的比重为61%,占市级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39%,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对“三新”产业和市级工业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银川市围绕打造“两都五基地”发展目标,制定建设“中国新硅都”等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实施方案》《银川市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加快建立“链长制”和“链长+链主”的培育推进机制,构建“3+9+N”的产业群链培育体系,带动光伏、先进半导体等9条重点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培育规上企业48家,占市级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2.9%,新材料产业集群化、链式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开展科技创新服务等为手段,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培育新材料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技术创新中心7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天通银厦大尺寸蓝宝石生长工艺技术和切磨抛技术,填补了国内MicroLED显示芯片用蓝宝石衬底基材以及大尺寸光学窗口用蓝宝石晶片产业化需求的空白。盾源聚芯是国内唯一一家批量拉制直径560mm、无位错材料的生产商,填补了国内半导体硅部件的大直径硅锭领域的空白,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产业为要,聚焦短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新材料产业实现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形成集中布局、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产业新格局,全力打造‘中国新硅都’和西部有影响力的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力争2023年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50亿元。”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7亿元 同比增长9.1%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15亿元 增速9.3%
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6% 高于全区1.4%
4月25日,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7亿元,同比增长9.1%,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15亿元,增速9.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6%、全区1.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季度农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备受关注。今年年初,银川市及时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2023年“三农”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明确提出要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契机,加快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全市完成小麦轮作休耕播种面积12.47万亩,完成任务目标的124.7%,春播工作顺利完成,夏播正有序推进,已储备粮食作物优质良种1015.92万公斤(玉米种子227.62万公斤、水稻种子788.3万公斤),储备各类化肥8.52万吨,准备农机3.32万台,种子、肥料、农机等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全市计划种植玉米92万亩,水稻18.9万亩,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1.4万亩的目标任务。
此外,今年一季度我市蔬菜、牛羊养殖、渔业等产业也稳步提升。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4.08万亩,总产量约16.2万吨,生产茄菜类、叶菜类蔬菜30余种,“菜篮子”供应充足;全市奶牛存栏28万头,同比上涨15.2%,生鲜乳产量29.3万吨,同比上涨10.2%;肉牛存栏16万头,同比上涨13.5%,出栏3.2万头,同比上涨10.3%;滩羊存栏116.6万只,同比上涨20.6%,出栏33.4万只,同比上涨9.9%。此外,全市还实施了4000亩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及7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望年中投用达效,而水产良种繁育技术也稳步推进,已试验繁育水花200万尾,培育规格苗种20万尾,成活率达60%。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全力做好涉农项目推进、夏播服务、三产融合等工作,全力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掀起新一轮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助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消费快速恢复外资外贸增长迅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 同比增长0.6%
占全区的比重为58%
外贸进出口总额37.9亿元 同比增长54.2%
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49.4和49.5个百分点 占全区的比重为67%
4月25日,记者从银川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亿元,同比增长0.6%,占全区的比重为58%。外贸进出口总额37.9亿元,同比增长54.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49.4和49.5个百分点,占全区的比重为67%。实际利用外资2373万美元、同比增长81.2%。社会物流总额1200亿元,同比增长4%。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16.4%。
今年以来,银川强化消费补贴,组织开展第七届“欢乐购物季”主题促消费活动2000余场次,发放消费券13.5万张,累计补贴1547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992万元,直接销售6.89亿元,间接带动销售33.42亿元,消费券整体拉动比为1:44.52。全市汽车实现零售额38.05亿元,同比增长6.7%(全区4.5%),较去年提升10.1个百分点,销售额占全区的9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73亿元,销售额占全区的91%。在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全市聚集性消费、接触性消费快速恢复,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34亿元,同比增长17.4%,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2.25亿元,同比增长10.6%。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全民电商节”等活动,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6.46亿元,同比增长78.5%。
与此同时,外资外贸方面也实现增长迅猛。通过拨付资金3150.69万元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抢订单、降成本、稳市场。一季度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出口11.03亿元、同比增长55.69%,对RCEP成员国家及地区出口11.13亿元、同比增长148.86%,对美国出口2.91亿元、同比增长49.5%。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5.72%、132.4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86%、34.58%。
下一步,银川市商务部门将以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为牵引,着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推动全市消费恢复提速。统筹组织开展消费促进季、夜绽生活节、36小时不打烊、国际车展等品牌促消费活动,稳住大宗商品消费、激活基础性消费,实现“周有活动、月有主题、季有亮点”。
同时,发挥银川综保区开放平台作用,大力发展亚麻籽保税加工和国际卡班保税物流等业务。积极争创国家外向型产业贸易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推动设立郑州跨境电商宁夏展销中心,加快建设海外仓构建海外营销网络。依托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品牌优势,加大外资招引力度,让外资引得来、留得住、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