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携手聚合力留才用才出实招 ——“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侧记
作者:信息来源:银川日报发布日期:2023-04-11访问次数:字号:[大中小]
活动现场,招聘展台前都挤满了应聘的求职者。
600多名大中专院校学生代表参会、200多家重点企业现场揽才、12家高校与银川缔约共谋人才发展合作……4月6日,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10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的启动。无论是谈资源共享、话优势互补,论互利共赢、谋共同发展,都是向着同一目标——实现青年人才在银川事业有干头、待遇有奔头、生活有甜头、精神有劲头。
专项行动深化校地企“合作圈”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银川市委、市政府的诚意,对我们高校来说,感觉很振奋,也深受鼓舞。活动后,我们将在学生中宣传好银川市出台的人才政策。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对接银川人才需求的各个类别,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做好选择,让他们留在银川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找到符合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针对想要留在银川发展的学生,我们也要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对银川的发展充满信心。”北方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永强说道。
会场上,宁夏大学教育技术专业2023届学生吴颖听得格外认真。“今年我就要毕业找工作了,虽然了解银川,但是对银川的人才政策并不了解,对未来的就业也比较迷茫。今天的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了解本地的政策和企业情况。”吴颖说,银川人才“安居”政策让她觉得很是暖心,既减轻了刚毕业学生的生活压力,也让人感受到了银川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启动仪式结束后,吴颖还参加了在会场举行的大型招才引智双选会,并投出了自己的简历。
据了解,这场招聘会共有20余家事业单位、200余家银川市及宁东重点企业等用人单位参加,涵盖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17个产业行业领域,岗位需求人数近7000人。活动现场吸引大量来自宁夏及周边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各界求职人士参与。
据了解,“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的开展是银川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全力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的有力举措;也是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让更多青年人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大放异彩的具体行动。银川市将通过“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采取健全政策机制、强化引进培育、搭建干事舞台、涵养优质环境等多项措施,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来银留银就业生活,进一步关心、关注、关切青年人才成长成才,营造
青年人才集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青年人才在银川事业有干头、待遇有奔头、生活有甜头、精神有劲头。
“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服务保障专班,将紧紧围绕青年人才成长成才需求,扎实落实人才引进、培养、暖心、活力四大工程,聚焦硕博人才倍增目标,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让全市青年人才的‘塔基’更实、‘塔尖’更高。同时,持续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做好青年人才驿站及人才公寓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为更多青年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更多青年人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为建设‘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注入更多青春动能。”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徐少辉说道。
校地携手让人才资源“最优化”
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和策源地,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天,银川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科技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校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建立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
具体说来,校地双方将实施包括大学生留银计划、寒暑假实践活动、产业人才培育计划等内容在内的产业人才“定点引育”计划。每年春秋季由银川市提前梳理银川各产业、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等用人需求,向各高校提供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需求、人才政策“两个清单”。每年毕业季由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第一时间向银川市提供毕业生专业、求职意向“两个目录”。银川市会同高校常态化组织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及企业—毕业生“双选会”,积极搭建高质量“云招聘”平台,实现引才精准匹配,共同促进毕业生留银创新创业。每年寒暑假由市委人才工作局牵头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应届毕业生面对面座谈、重点事业单位参观考察实践,搭建引才平台,提供实践岗位,提前掌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需求,做好学生毕业留银工作准备。
同时,支持高校与银川市重点企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技能人才双向培养,在重点企业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从高校选派一批专业对口的工程类在校硕博研究生进入银川市重点企业进行实训培养,开展课题研究;高校每年为银川市重点企业输送实习生、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重点企业工程师进入高校在职进修,为银川市企业精准培养、输送卓越工程师人才。而在引进高层次智库专家方面,则聚焦综合决策、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延聘高校相关领域专家进入银川市高质量发展智库,参与决策咨询会议、重大项目(工程)分析论证、课题研究等,为银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校地双方将通过建立高校人才来银挂职、校企导师互派授课、企业“科技副总”特聘机制等方式来建立高端人才“定期输送”机制。具体说来,每年从高校选派一批优秀管理干部、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赴银川市经济、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行业领域挂职交流或任职,参与银川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加速高校人才培养,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支持高校选派一批高层次青年骨干科技创新人才赴银川市相关企业单位开展“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双导师”互聘、专业实践,遴选一批领军型企业家、创新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客座讲师”,实现产业型人才双向培养。每年特聘一批高校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相关领域博士等到银川市重点企业、链主企业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或项目负责人,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研合作方面,校地双方将搭建“定向转化”平台。一方面,建立科技攻关合作机制,围绕银川市“三新”产业发展和“两都五基地”建设,支持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等研发平台,定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征集科技创新项目需求榜单,由高校组织学院及相关领域专家团队进行揭榜,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技术难题攻关。另一方面,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高校科研人才、科研成果、科研设备富集优势,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中试基地,举办高质量科研项目对接会、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银川落地转化。
政策揽才涵养人才发展环境
启动仪式上,市委人才工作局还宣介了“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配套政策,涉及青年人才引进、“带编入企”、人才“安居”、创新创业支持等多个方面。
对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到企业工作的,我市每年给予6万元补助,到事业单位工作的,每年给予4.8万元补助;对重点院校重点学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工作的,每年给予3.6万元补助,到事业单位工作每年给予2.4万元补助,可连续补助5年。对于进入银川市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每月给予800元生活补贴,可连续发放2年。重点企业新入职的大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在一线技术技能岗位的,市财政每人每月给予400元生活补贴,最长补贴时间一年。
对进入银川市各类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来银创办企业的人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可以申请事业编制、保留事业身份,带编入企开展科技研发并合理取酬。专业对口的全日制“双一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人才可免笔试、免面试直接考核录用。
新引进博士研究生进入银川企事业单位工作,可按“七五折”价格购买高端人才共有产权房。硕士研究生首次在银入企就业或自主创业的,个人每年承担3万元房款,6年后即可获得面积90平方米以内青年人才共有产权房的全部产权。新就业大学本科生享受“拎包入住”的免租金人才公寓;在银川市无自有住房的青年人才,只要年满18周岁,可申请入住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为有意向来银就业的大学生提供短期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做到青年大学生来到银川,保证人人有房住。
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掌握专利(核心)技术的优秀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在校大学生或毕业2年内大学生在创业初始阶段经登记注册并正常营业3个月以上的,在登记注册后半年内可给予初始创业补助3000元;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可给予1万元创业补助;对毕业5年内在银创业的大学生,可提供最高3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银川市建立了“双轨制”人才评价体系,确定学术型、应用型两个名录,将企业内的“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等人才纳入高精尖缺人才认定范围,使产业人才也有机会享受优待政策;银川市拿出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吸纳人才,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征集招聘岗位、组织招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