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要 闻 > 图片新闻

打造“两都五基地”创新发展走在前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09-25访问次数:字号:[]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8月15日摄)。

  游客在酒庄参观游览(8月6日摄)。

  宁夏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7月25日摄)。

 

  近年来,我市从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创新力量,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创新创业,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规划创新驱动示范市创建工作,同时拿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略,善于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让不少企业实现了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不断为打造 “两都五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1

  多个“单打冠军”实现“换道领跑”

  数字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首批研发设计桁架机器人的厂家,位于银川经开区的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工机器人”)有自己的“出圈秘籍”。多年来,企业不少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在新能源、航空航天、数字化等市场领域站稳了脚跟,但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来说,创新才能跨越式发展,他们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近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优势逐渐增强,但个别产业缺乏规划引导,同质化竞争严重,呈现“低端内战,中端争夺,高端失守”的局面。对此,一工机器人提早布局,在柔性制造系统FMS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4小时少人化生产、加工精度更高,仅需一位技术工人,便可以轻松“监工”多台机器……柔性制造的魅力远不止这些,一工机器人可以做到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匹配解决方案,“量身定做”生产线。“企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就定位于‘轻资产、零库存’,技术上一定要往前跑。多年来我们参加了国家的‘04专项’和自治区多个重大研发项目,我本人就参与了很多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一工机器人副总经理何其说。

  如今,我市已培育伊品生物等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双禾等48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了盾源聚芯半导体石英坩埚等23个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银川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等15个智能工厂。“枸杞叶新资源药材及其新药制剂创制”等20余个研发项目获得自治区重点支持,首个“国字号”枸杞研究院在银挂牌成立。建成光伏材料、太阳能化学转化技术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隆基自主研发的单晶炉,单晶硅棒直径和单炉月产能均达到行业最高水平;小牛自动化研发的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打破了全国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2

  聚焦“三新”培育“标杆”企业

  我市聚焦“三新”产业,加快培育供应链创新“标杆”企业,今年上半年实施“三新”产业项目247个,到位资金169.71亿元。初秋时节,行走在银川经开区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拉满弓、绷紧弦、抢进度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

  4月18日,宁夏龙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光伏支架生产项目开工奠基,项目总投资8.4亿元,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将填补宁夏光伏支架生产空白;5月7日,宏基新材料年产5.3万吨特种石墨项目开工奠基,建成后将为银川市光伏产业提供优质的上游原材料,有效解决晶硅制造热炒耗材供给,为银川市打造“中国新硅都”再添发展新动能;5月17日,宁夏晶钰年产10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开工,为银川市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新硅都”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今年,我市印发了《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培育认定隆基硅、中环光伏等8家企业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培育认定供应链“标杆”企业。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按照专精特新后备培育企业、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三个层级,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引培、转型升级等方面分类施策。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3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培育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59家,获得认定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区第一。

  下一步,银川市将围绕“三新”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两都五基地”建设,持续在培养新动能、探索新领域、挖掘新路径等方面发挥“头雁”作用,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创新水平,加快形成以“三新”产业“挑大梁”,撑起经济“硬脊梁”的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业并举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3

  延伸产业链争取“吃干榨净”

  今年,宁夏农垦葡萄及葡萄籽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让酿酒产生的葡萄籽和皮渣实现综合利用,从中提取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今年我们实施的是葡萄及葡萄籽深加工项目一期,可年处理葡萄籽和皮渣1万吨,生产葡萄籽原花青素45吨、葡萄籽油300吨。”宁夏农垦金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葡萄不只能酿造美酒,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就连葡萄皮、葡萄枝条都可以被开发利用。目前我市已实施名麓酒庄、源石酒庄等7个葡萄酒灌装线改造项目,年加工葡萄酒能力达2.4万吨;培育了宁夏康养源食品有限公司、宁夏樱葡小镇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2家葡萄残渣回收利用企业,可年处理葡萄残渣1045吨……

  我市将依托银川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全区首个葡萄酒数字化服务平台,对葡萄及葡萄酒生产经营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产业种植、酿造、销售等全链数据信息化管理服务,通过政策、项目等方式,鼓励支持酒庄建设完善葡萄酒质量追溯平台,加快实现葡萄酒“一品一码”全链条追溯和数字化监管。

  同时,我市还实施农业产学研融合项目12个,实施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专家团队项目10个,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重点推广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水产养殖等产业绿色增长模式,率先建设宁夏设施蔬菜水肥智慧管控系统,已完成水肥智慧管控系统的安装和前期试用,预计提高产量10%、水肥利用率15%以上。组织人才开展技术指导,选派专业干部人才60余名,组成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5个,动态调整科技特派员852名,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建亮:

  创新发展 助力打造“中国新硅都”

  本报记者  闫茜

  产业项目是加快“先行区示范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在宁夏晶环年产1200万片4英寸蓝宝石切磨抛智慧化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奋战在施工一线抢工期、赶进度。

  “自2020年8月份第一个项目落地到现在,我们已经陆续有7个项目落地,成立了6家公司,建成了一条从蓝宝石制造到蓝宝石深加工的完整创新产业链。”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建亮说。

  丁建亮介绍,近年来,鑫晶盛通过实施两大配套项目,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年产值超50亿元。现在企业又建成了宁夏鑫晶坩埚项目、宁夏金钰金刚线项目,这两个项目紧紧围绕光伏硅必备产能配套,为银川打造“中国新硅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能实现创新发展,完全得益于银川市政府和银川经开区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切实享受到了以企业为中心的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工,一直到最后的验收,银川市和银川经开区的各个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程跟踪,及时排忧解难。银川经开区各部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施工进度,争取项目早日实现投产达效。”丁建亮说,今年鑫晶盛入选了银川市30家优秀民营企业,作为外来投资企业,这些年真切感受到了银川市及银川经开区的关心和帮助。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强:

  招才引智   建设“世界葡萄酒之都”

  今年以来,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强化葡萄酒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努力实现“种得好、酿得好、销得好”目标,将银川聚力打造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世界葡萄酒之都”。

  “通过‘葡萄酒产业人才小高地’等项目,今年我们柔性引进国内行业专家约10名,从海外引进酿酒师、品酒师、种植师类约40名,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强说,同时,中心还通过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高校”的多向联动建设机制,创建了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争取专项经费419万元,促进人才交流,为酒庄提供专家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引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院所与产区酒庄开展合作,围绕葡萄酒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李强表示,下一步还将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培育葡萄酒产业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积极推动宁夏美御葡萄酒酿造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壮大创新主体,为建设“世界葡萄酒之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