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要 闻 > 图片新闻

贺兰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大樱桃红艳艳科技助力果飘香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2-20访问次数:字号:[]

土专家董洪才(右)向李亚萍(左)讲解管理技术。

  2月19日,新春的年味还未散去,贺兰县习岗镇新平村的村干部王洪亮和李亚萍已经忙着走进大樱桃温棚,及时进行疏果掐尖。温棚里,临近果实成熟期的樱桃正由绿转红,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据了解,今年贺兰县大樱桃最早将于2月底成熟,3月中下旬开始大面积上市。

  大樱桃产业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乡村产业,近年来,贺兰县以习岗镇新平村、金贵镇雄英村、南梁台子隆源村等为示范基地,发展设施大樱桃近400亩,数量达222栋棚,有力推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村干部带头种 打消村民顾虑

  新平村耕地面积有7600亩,2008年开始,贺兰县在当地推动建设新平园区,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和休闲采摘产业。小小温棚,为村民们带来火红日子的同时,也日渐凸显出土壤肥力下降、设施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矛盾。于是从2021年开始,新平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由村“两委”干部示范引领,带头种植大樱桃,王洪亮和李亚萍就各种了3栋。

  “因为大樱桃投入比较高,村民心有疑虑,村上就决定先由村干部示范种植,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新平村村干部李亚萍回想这3年来的经历,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一开始遇到不少问题,买回来的树根不适应土壤,一下子就死了不少,白白损失了一万多块钱。”

  “可不是,我刚开始种也不懂水肥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像裂果问题、果子长不大、甜度不足等,都有不少经验教训。”一旁的新平村副主任王洪亮接过了话茬。

  于是两个“新手小白”找到了村里的“土专家”董洪才,向他请教大樱桃种植技术。“有什么问题董老师都能帮着看、解决,我们也从网上学习技术,渐渐地也积累了不少经验。”3年时间里,李亚萍和王洪亮两人也成长为行业“土专家”,成为新平村大樱桃种植产业中的佼佼者。

  李亚萍介绍,目前新平村采取“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服务模式,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上门教学、短期培训、技术交流研讨等“短、平、快”的方式,解决樱桃、草莓、羊肚菌等种植产业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按照“洋专家-土专家-种植户”三级帮带模式,逐级开展帮带培育,将本地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势能优势。

  通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等群体的示范带动,新平村大樱桃产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出172栋304亩种植面积,成为贺兰县大樱桃产业“第一村”。

  多层次人才体系赋能产业发展

  科技助力产业规模化升级

  贺兰县大樱桃产业从小众到大众的发展之路,要追溯到2018年,当时,贺兰县曾多次组织科技特派员到陕西、甘肃、辽宁、山东等地考察,并组织部分种植户引进国内最优质的樱桃和鲜食葡萄新品种,分别在雄英村、新平园区和欣荣移民村进行试验示范,6年来逐步从引种、管理、销售各个环节实现规范化。

  贺兰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张莹杰介绍,在设施樱桃产业培育过程中,该局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与人才驱动,积极争取和投入大樱桃种植科研项目资金200万元左右,围绕大樱桃树形修剪、水肥调控、疏果、温湿度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成果转化与实验示范。

  目前全县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村集体经济示范、科技特派员及返乡创业者带动的发展模式。主要以萨米脱、美早、俄罗斯8号、布鲁克斯等品种为主,种植方式以设施温室栽植为主,露地则以培育樱桃树苗为主开展本地驯化。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目前根据当地种植方式,供果期为每年3至6月,单株产量可达15公斤,单株优果率达80%,单株产值2100元。

  张莹杰介绍,今年贺兰县将依托宁夏鲜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组建设施大樱桃科技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开展团体标准与公域品牌建设,促进樱桃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实现贺兰设施大樱桃高效高产高质与优价。

  李亚萍和王洪亮的“师傅”董洪才是周边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他从事大樱桃种植多年,在种植技术和种植经验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诀窍,每年贺兰县最早成熟的大樱桃就来自于他的温棚。

  “今年我这批樱桃最早成熟的就在2月底,后面陆续成熟上市,采摘要持续到5月份。”站在绿油油的樱桃树下,董洪才笑呵呵地憧憬着今年的丰收。

  董洪才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19岁起从事果树种植行业,2016年,他注册成立“峻松果蔬合作社”,带着妻儿在贺兰县种下了当地的第一棚樱桃。经过数年时间发展,如今已拥有13栋大樱桃和2栋桃子,成为村民眼中的致富能手。

  “一定要注意温湿度,这是种好樱桃的关键。”董洪才说,由于果树水土不服,他多次对比试验,改良水肥配方,遇光照角度和棚高发生变化,他又调整测试,重新定制果枝修剪标准……而这些经验技术他丝毫不藏私,每每遇到村民前来咨询,他都倾囊相授、耐心解释,“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富不算富,我也希望发挥所能,带着大家伙儿一起种出甜蜜果。”董洪才说。

  宁夏红樱荟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为了陪伴父母,她多年前放弃西安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搞种植。在贺兰县大樱桃产业的一众种植户中,她“巾帼不让须眉”,获得了银川市科普带头人、优秀科技特派员、宁夏巾帼创业之星等多个荣誉。夏娟介绍说:“我现在有4栋大樱桃挂果,每栋棚年均收入10万元,此外这几年我还发展苗木繁育,希望通过本地驯化,为周边的农户提供大樱桃种苗以及农资、种植技术等服务,带着大家一起勤劳致富。”

  如今,贺兰县不仅建立了以董洪才为代表的乡土技能人才多层次梯次人才队伍体系,还构建了以辽宁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张琪静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志详教授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及以党员代表张成元,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夏娟、陈守志,退伍军人李后学、刘川为代表的实用型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真正实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与培养人才融会贯通,为乡村振兴培养“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