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要 闻 > 图片新闻

以“营商”促“赢商” 银川助企赋能 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3-01访问次数:字号:[]

开展专场招聘会,让企业“好用工、用好工”。资料图片

  民营经济是推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银川担负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时代使命,正凭借强有力的营商环境和产业优势,成为诸多民营企业投资置业的洼地。

  为了做大做优做强民营经济,近年来,银川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纾困惠企政策,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民营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增长、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不断发展壮大。

  A 民营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银川市先后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科创中国枢纽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试点,以及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五等荣誉,银川已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安居乐土。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达39.2万户,同比增长8.32%,经营主体总量占全区总量的48.3%;新增经营主体6.7万户,同比增长14.33%。超10万户的民营企业贡献了4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就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创新创业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主来源。

  民营企业是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一条生产线的运行,一条生产链的延伸,一个产业园的集成,凝结了企业家投资置业的心血,也见证了银川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的吸引力。

  目前,银川已经陆续推出了五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让城市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持续升级,打造了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一批千亿百亿量级智慧化低成本园区,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50GW太阳能级单晶材料、高端液态奶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纷纷相中银川。伴随产业迭代、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不断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B 搭建服务载体 千方百计助企赋能

  “民营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城市与企业有着共荣共生的内在联系,相互赋能、共同成长、彼此成就。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银川市工商联主席郝玉峰表示。近年来,银川市工商联积极发挥“联”的优势,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助企赋能,形成了良好的政务、政策、法治环境。

  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银川市工商联发挥在政企沟通中的优势和作用,创新开展“政企面对面”等活动,营造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改善环境、人人助力发展的浓厚氛围。银川创新建立解决企业诉求“直通车”工作制度,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00余件。建立健全优秀企业家生活事项服务、联系会商等9项工作制度,在全区率先聘用34名优秀企业家为“营商观察员”,开辟优秀企业及企业家绿色通道,设立“5556666”服务专线,全力打响“在银川·全好办、来银川·事无忧”企业服务品牌。

  聚焦民营企业对政策及政策落实的关切,银川市工商联加强与政策制定部门的协作,用好各类载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先后协助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全力打造更好更优服务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惠企政策20余项,以有效政策供给精准服务企业需求;成立民营经济政策、数字、人才等服务中心,打造“小吴讲政策”惠企政策宣讲工作第一品牌,开展“服务进园区、政策惠千企”系列活动,推动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强化政企通平台政策整合力度,新增惠企政策217条、奖补事项44条,让政策直达快享。

  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发展最根本的信心保障。为此,银川市工商联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深入开展“金盾护企”专项行动,与市公安局创新开展了“百警联百企”“一企一警”护航模式等;与市检察院建立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机制,努力让企业“留得住”“经营好”;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机制;与市司法局建立“百所联百会”工作机制。全市工商联系统61家所属商(协)会全部与律师事务所结对,在规范商会企业经营行为、防范法律风险中,为民营企业发展“把脉问诊”。

  郝玉峰说:“通过大胆‘放’、科学‘管’、精准‘服’、倾心‘助’,我们将不断把企业家一步步推向更大的舞台,让他们站前台、唱主角,以有为促有位,让广大企业家在银川发展无忧、敢干有底,做大做活民营经济。”

  C 全力做好合伙人 把企业家当自己人

  为了让每一位企业家来银川能够安心创业发展,银川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实施了一系列暖心服务,真心实意地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更让企业家清晰地看到银川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合伙人。

  聚焦企业关心关切的问题,银川市出台打造更好更优服务环境“20条”、强信心稳经济“25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设立总规模7亿元的工业企业转贷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开展欠费不停供、清欠中小企业账款、减免各类税费等保障服务,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同时提级建设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企业服务专员、营商环境观察员等“六员”服务队伍,企业全流程开办始终保持3小时,持续保持全国项目审批最快城市之一,让民营企业轻装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市还持续清理各类市场准入显性和隐性壁垒,实行每月1日至25日“企业安静生产期”,无事不扰企业、减少企业诉累等。并将每年的7月19日设立为“银川企业家日”,为优秀企业家及企业发放服务保障卡,各类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建功立业事迹,营造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改善环境、人人助力发展的浓厚氛围。

  “这些年,银川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家树立发展信心,发挥企业敢为善为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也为我们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银川泉州商会会长、银川新中川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凤鸣说。

  “人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些年我们通过‘小专精’系列招聘会招到了不少员工,银川搭建的宣传企业的平台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工问题。”宁夏吉元冶金集团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李怡说。

  如今,围绕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法治监管、创新创业等四大环境,银川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量质齐升,民营经济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