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要 闻 > 图片新闻

立兰酒庄:葡萄酿出甜日子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11-11访问次数:字号:[]

立兰酒庄车间内景。 资料图片

  11月8日,在立兰酒庄2400亩的葡萄地上,正上演着一场“冬埋仪式”,随着四台机械化设备轰鸣声响起,立兰酒庄即将为今年的葡萄园生产管理画上圆满的句号,而葡萄酒酿造仍然继续。

  从当初的“干沙滩”到如今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十几年来立兰酒庄书写了不少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多年的创新发展和智慧化探索也让酒庄葡萄酒获得国内外各类奖项超70项,让“览翠”和贺兰山东麓的品牌名声在国内外更加响亮。

  小小葡萄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每年11月份是立兰酒庄车间经理刘莉最忙碌的时候。“榨季”刚结束,立兰酒庄的酿酒葡萄已经全部入罐,刘莉一边紧盯葡萄发酵情况,为酒窖做出桶调配方案,另一边还要为客户订单安排出库。11月8日上午,刘莉接到老客户50箱红酒的“急单”,她带领车间的工人们在罐装贴标自动生产线一忙就是4个小时,看着一箱箱红酒整装发车,这才松了口气。

  2013年,老家在固原市隆德县的刘莉随着移民车辆一路向北,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原隆村。之后,刘莉便和村民们一同到立兰酒庄打零工,一开始捡石头、种树、建防风林,后来酒庄老板看到刘莉踏实能干,便让她从酿酒学起,直到管理整个生产车间。

  每年“榨季”开始,从一箱箱酿酒葡萄运到生产车间开始粒选、入罐,再到发酵后的打循环、控温,以及入罐后的贴标、包装和给游客讲解,都是刘莉带领着工友共同完成的,她打算把每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工友都培养成为和她一样的多面手。“我爱人2015年也来到了立兰酒庄,现在是葡萄园种植管理人员,我俩一共管理近40个工人。从十几年前在隆德县家庭年收入不足两万元到现在家庭月收入过万元,这样的好日子过去想都不敢想。”刘莉说。

  随着立兰酒庄逐渐声名鹊起,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刘莉”实现了脱贫致富。“近10年来,村里崛起10余座酒庄,流转了村里部分土地并安排村民到酒庄打工,我们就是其中之一。酒庄流转了原隆村2400亩土地种植酿酒葡萄,每年的用工支出近300万元,员工95%都是原隆村村民。酒庄品牌打响后,直接为村民创收超过400万元,酒庄还每年向移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200多万元,真正做到了促进村民脱贫致富。”立兰酒庄总经理左赢说。 插上智慧“翅膀” 赋能产业发展

  走进立兰酒庄,两栋气派明亮的办公大楼,采用半地下的结构以保证酿造车间恒温恒湿,结合地势高低差的优势,高处建成了粒选平台,低处设计了地下酒窖,形成了连贯的酒庄体系,2400亩葡萄园将酒庄包围在葡萄藤的绿色海洋之中。

  立兰酒庄办公室主任马成云介绍,为了防止酒泵旋转伤害到籽粒和果肉并且增加氧化风险,酒庄特意建在了斜坡上,采用“重力入罐法”,葡萄在高处分选和破碎,然后自然流入低处的发酵罐。浸皮阶段使用“干冰冷浸渍法”,用干冰将发酵罐的温度降低至6℃,浸泡4天到6天,就可以有效提取出最精致最复杂的果香味。正是这些创新,让“览翠”系列品质逐日攀升,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走进接待大厅,写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牌子十分醒目。在这里,“智慧”“创新”贯穿始终,从葡萄地到酿酒车间几乎无处不在。最近正处于冬季埋土前灌溉的关键时期,每天9时,立兰酒庄葡萄园基地经理苏文平都会准时在手机上点开“水肥一体化”APP,点击智能阀门为葡萄进行冬灌。

  冬灌对第二年的葡萄“展藤”至关重要,如何让水刚好到达葡萄根系,是苏文平多年来探索的事情。“葡萄种植一年需要多次集中灌溉,我们将滴灌技术接入物联网,形成了‘水肥一体化’平台,种植师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即可,解决了过去种植人员下班了大水还在田里漫灌的弊端,节水节肥,也节省人力。”苏文平说,这样的智能化系统也同样安装在了酿酒车间,发酵过程中温度可实现自动控制,保证葡萄的品质稳定。

  七分靠种植,三分靠酿造。目前,立兰酒庄还同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在葡萄园内开辟试验田,为产业插上智慧“翅膀”。“2011年建立酒庄以来,历时13年,我亲眼见证了立兰酒庄葡萄园成为闽宁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冬日的忙碌过后,很快就会迎来又一年的郁郁葱葱。赤霞珠、美乐、西拉、霞多丽、马瑟兰……一到春夏时节,这里便是满眼的绿意,让人挪不开脚步。”苏文平笑着说。